人文歷史

循著挑硫人的足跡踏尋被隱沒的草山人文歷史

「草山風、竹子湖雨、金包里大道」是一句形容陽明山氣候與人文的臺灣諺語。踏入大油坑區域會看到前人在此採礦所留下的遺跡、走在金包里大道(又稱魚路古道),無論晴天、陰天或雨天,總有不同的迷人風情,尤其是在芒花紛飛的秋季,更吸引了無數遊人流連忘返。大屯火山群保存著許多前人在此蓬勃交流的歷史,非常值得我們前往造訪。

礦產資源-硫磺

大屯火山群富含豐富的硫磺,清朝康熙36年(西元1697年),郁永河奉命渡海來臺灣開採硫磺,為中國人來臺採硫之始,當時的採硫地點在大磺嘴(硫磺谷)一帶(註1)
郁永河的《裨海紀遊》。書中敘及,在凱達格蘭族北投社人帶領下,他登山親歷了礦區、噴氣孔,並留下非常生動的文字描述。讚嘆與驚悚齊生之餘,他寫下了五言律詩來詠歎:造化鍾奇構,崇岡湧沸泉;怒雷翻地軸,毒霧撼崖巔;碧澗松長槁,丹山草欲燃;蓬瀛遙在望,煮石迓神仙(註2)
人文歷史介紹-1 圖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攝影師 傅金福
人文歷史介紹-2

產業與行旅重要道路-魚路古道

早期硫磺貿易主要依賴海運與淡水河運,接駁原住民採集的硫磺,因硫磺貿易、聚落連絡與城鎮港市之發展,連接金山與士林、北投地區之金包里大路(又稱魚路古道)。
為了製硫運硫與山產魚產貿易運輸需求,道路系統逐漸完成,在古道兩旁與大油坑周邊平坦地,逐漸形成散村聚落,並為了發展水田耕作,陸續開發多條水圳以茲灌溉,形成大範圍的梯田景觀,沿路並設有製硫設施、茶店、雜貨店、採石場等,以利山區產業與行旅發展需求。
在大油坑噴氣口周邊與鄰近之魚路古道附近,至今仍保存有製硫器具、古道、石屋遺構、採石、菁礐、梯田遺跡,以及豐富之生活遺留考古的遺跡(註3)
人文歷史介紹-3
人文歷史介紹-4

農業生態-包籜矢竹(箭竹)

每年冬天的東北季風,是陽明山國家公園生態系豐富的主因,而東北季風最耀眼的舞台,就在國家公園內的第一高峰–七星山。七星山上,有一條清楚的綠色生長線。南邊靠近臺北市的背風面上,是闊葉林的森林社會,北邊迎風面上,是芒草和箭竹形成的草原社會。草原上的箭竹,是臺灣包籜矢竹的種源(註4)
「箭筍」鮮嫩,富有高纖維質,可以促進腸胃蠕動,幫助新陳代謝,所以園區住民早在國家公園成立前,其先民為顧及生活,已長期在園區採摘箭筍補貼家計(註5)。國家公園成立之後,為照顧當地農民訂定採摘範圍與開放可採筍時期規範,讓農民提出申請一般管制區採筍證進行採摘活動。
人文歷史介紹-3
人文歷史介紹-3
人文歷史介紹-3

圖片來源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攝影師 傅金福/城創國際

  • 註1

    林朝宗,2012,烈焰-火山面面觀,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,第47頁。

  • 註2

    楊貴三、葉志杰,2018,大屯火山群地形考察紀,科學發展第547期,第59頁。

  • 註3

    郭亙榮、劉益昌、郭瓊瑩,2012,陽明山國家公園大油坑、魚路古道乙帶史蹟保存計畫可行性評估,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辦理報告。

  • 註4

    我們的島 箭竹開花

  • 註5

    翻過山的那頭

TVO大屯火山觀測站

臺北市士林區菁山路101巷89號

(菁山自然中心內)

+886 2-2861-2283 tvo1001017@gmail.com

Join Us

Youtube

訪客累積人數 : 0

建議使用Chrome、SAFARI、Edge、IE11以上瀏覽器

最佳瀏覽螢幕解析度1920x1080

Copyright © 2022 Taiwan Volcano Observatory - Tatun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