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山秘密

我家住在一座活火山旁邊?

位於臺灣北部的大屯火山群,近年已被科學家們證實為『活火山』,其地理位置緊鄰大臺北都會區,如果有活動可能會影響全臺三分之一的人口,其中人文歷史文化薈萃、溫泉風氣盛行的北投、宛若置身外國風情的天母,以及臺北人的後花園–陽明山國家公園等地,都是影響範圍。

因此,為了有效評估災害的影響範圍,並提供防災單位建立有效的防災計畫與應變準則,岩漿庫的詳細資料與可能噴發的位置,都是我們必須要深入了解的。

收集四面八方的地震波,幫大屯火山拍張「X 光」照片吧!

對科學家來說,每一個地震就像一個X光的發射器,而發射出的地震波就是X光。因此,用地震波去計算地底構造,就像是用X光去拍地底的X光照片,這個技術就是震波層析成像(Seismic Tomography)(註1)

但是如何利用地震波找到岩漿庫呢?

利用地震波中的P波(Primary Wave or Pressure Wave)和S波(Secondary Wave or Shear Wave)。P波在固體的岩石中傳遞比較快,在液態的熔融岩漿中傳遞得慢,而S波無法在液態的熔融岩漿中傳遞。

地震波的S波無法在液態物質中傳遞

地震波的S波無法在熔融狀態的岩漿中傳遞,P波則是在熔融狀態的岩漿跑比較慢。因此,當它們穿過岩漿庫會造成S波陰影和P波緩達的現象,可用來推知岩漿庫的面積與大小。

因此,當地底下一、兩百公里處發生地震,產生的地震波傳遞到地面的過程中,當S波遇到熔融狀態的岩漿庫會無法傳遞。

如示意圖中左圖,地表的六個測站,發生地震時,黃色的地震觀測站因為位於岩漿庫正上方接收不到S波,岩漿庫範圍以外的橘色測站才收得到S波。於是,我們就可以從沒有接收到S波測站分佈的『陰影範圍』,來估算岩漿庫的位置與面積了。

不過S波陰影只能估算岩漿庫投影到地面的面積大小,無法估計厚度。因為無論岩漿庫厚度多少,S波統統會被擋掉無法傳遞,這時就需要P波了。

我們回憶一下,地震波中的P波在固體岩石中跑得快,熔融狀態的岩漿中跑得慢。所以就如示意圖中右圖,同樣地表有六個測站,岩漿庫外的橘色測站會先收到P波訊號,岩漿庫正上方的黃色測站會晚一點收到。

當岩漿庫越厚,P波受阻礙的距離越長,黃色測站就越晚收到P波。因此從P波的延遲時間反推,就能估算出岩漿厚度(註2)

在北臺灣佈下高密度地震網,解析大屯火山群的「內餡」

科學家首先從分布在大屯火山群的40座地震觀測站,利用S波消失(陰影帶)的觀測現象,證實大屯火山群下有岩漿庫的存在。為了更進一步地了解大屯火山群岩漿庫的生成原因與幾何形貌,從2018年開始在北臺灣地區設置臺灣陣列(Formosa Array)地震觀測網,共有146個地震觀測站,來提高對地下構造的解析度。

而每個測站間的距離約為5公里,同時安裝精密、高感度的寬頻地震儀,透過記錄到大量地震的數據有利於提高對地下構造的解析度。就像是照片的像素越多,影像越清晰;地震測站要夠多,對地下構造的解析度才會夠好。

臺灣陣列地震站分布圖

臺灣陣列(Formosa Array)的地震站分布圖,圖中共有146個測站。每個測站安裝寬頻地震儀,24小時記錄地震資料並透過網路即時傳送回資料處理中心。圖 Formosa Array 臺灣陣列

當照片的像素越多,影像越細緻清晰。如同測站點越多,偵測資料越準確

照片像素越多,影像越清晰。如同測站點越多,偵測資料越準確。

大屯火山群偷偷藏了一個岩漿牛奶罐?

臺灣陣列(Formosa Array)總共在臺灣北部設置了146個寬頻地震觀測站,其目的在全面性地記錄臺灣及鄰近地區之地震,以及來自全球之中大型規模的地震。而透過這些來自不同距離與方位的地震波,地震學家們才能破譯出隱藏在地震波中的地底構造密碼。

目前研究成果指出,大屯火山群岩漿庫的所在位置,在新北市金山、萬里一帶,其頂部位於地下8公里處。而外型約略為圓柱形牛奶罐,直徑約8公里、高度約12公里。推估面積約600立方公里,約四分之一臺北市行政區的大小。

大屯山偷偷藏了一個岩漿牛奶罐?

岩漿庫深度約~8至20km,(示意圖非真實形狀)。

大屯山偷偷藏了一個岩漿牛奶罐?

圖 Huang et al., 2021

TVO大屯火山觀測站

臺北市士林區菁山路101巷89號

(菁山自然中心內)

+886 2-2861-2283 tvo1001017@gmail.com

Join Us

Youtube

訪客累積人數 : 0

建議使用Chrome、SAFARI、Edge、IE11以上瀏覽器

最佳瀏覽螢幕解析度1920x1080

Copyright © 2022 Taiwan Volcano Observatory - Tatun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