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理景觀:火山地形

陽明山國家公園是臺灣島上唯一具有現生火山景觀的國家公園,其獨特的地形景觀因為是第四紀的火山,年代並不久遠,火山地形地貌保留得非常完整。以火山外形而言,⼤屯火⼭群有火⼭碎屑與熔岩流交疊的層狀火⼭體、火山穹丘,以及平緩的熔岩流階地。至今地底下尚未停歇的岩漿庫,也構成爆裂口、噴氣孔、硫氣孔、溫泉等多樣的地景。

七星山

在大屯火山群的中央聳立著臺北盆地邊緣最高的七星山,從火山碎屑岩可知火山活動有時比較激烈,七星山歷經多次的火山噴發活動,構成碎屑岩和熔岩流層狀交疊覆蓋的錐狀優美火山體,亦稱為層狀火山。

紗帽山

紗帽山渾圓的外型是因為流出的熔岩比較黏稠、流動性小,山頂凹地並不是火山口,而是流出的熔岩冷卻後收縮形成的凹陷,因爲這個小凹口的兩邊山嶺高低差了一點,美妙而不對稱,外形仿如古代官員的烏紗帽(註1)

/_nuxt/img/04-紗帽山-1.164d6fa.png
/_nuxt/img/06-擎天崗-1.7be0127.png

擎天崗

擎天崗草原寬闊平緩的地形,是大量熔岩流湧出而形成。也是魚路古道沿途最高點,可俯視金山平原及大台北盆地,而有嶺頭之稱。

小油坑

小油坑一帶由火山碎屑夾雜火山灰堆積,凝聚而成火山碎屑岩。小油坑噴氣孔與硫氣孔煙霧瀰漫強酸性的熱氣,這些熱液換質會腐蝕火山岩使其變輕變脆,因此岩壁易發生崩塌。

/_nuxt/img/07-小油坑-1.9f3971f.png
/_nuxt/img/08-竹子湖-1.0ea197f.png

竹子湖

竹子湖的成因是熔岩流堵塞鞍部所造成的堰塞湖,後來湖水退去形成現今的樣貌。自古劃分為東湖、頂湖及下湖三個地區,過去曾栽植大片箭竹及孟宗竹,風起時竹子隨風起舞有如湖面波浪,因而得竹子湖之名。

熔岩流地形

大屯火山群四周的熔岩流地形保存完整。噴發當時外側的地形較低且平坦,熔岩流經平坦的地表沒有受到阻隔因而保存良好的舌狀外型。目前大屯火山群還保存較為完整的熔岩流大約有四十幾道,主要位在大屯火山群的四周(註2)

大屯火山群東側磺嘴山的三維光達數值地形模型。中央偏右上方有兩個火山口,位於前方的有一缺口而呈馬蹄狀,是磺嘴山的頂部;左右有兩道舌狀熔岩流,流動的方向清晰可辨,一朝左方(圖中以白線圈出的萬里地區),另一朝右下方(天籟會館所在的區域)。

熔岩流地形

曹恕中,2009

圖片來源 曹恕中/Well Kang To World 康康/城創國際

TVO大屯火山觀測站

臺北市士林區菁山路101巷89號

(菁山自然中心內)

+886 2-2861-2283 tvo1001017@gmail.com

Join Us

Youtube

訪客累積人數 : 0

建議使用Chrome、SAFARI、Edge、IE11以上瀏覽器

最佳瀏覽螢幕解析度1920x1080

Copyright © 2022 Taiwan Volcano Observatory - Tatun. All Rights Reserved.